八月十八走行春桥,赏月影如串,是金秋时节百年难得一遇的奇景,更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期许。“石湖串月”——游石湖习俗也从自发的民俗信仰,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
作为吴地重要的民俗传统之一,“八月十八游石湖”大概始于元代,明初已约定俗成,在明洪武《苏州府志》、明代卢熊《苏州府志》、清代顾禄《清嘉录》、沈朝初《忆江南》等诸多文学作品中均有文字记载“石湖串月”。其本身因在中秋节前后,石湖山水和行春桥风光,为古今市民提供了赏月佳处,围绕游石湖开展的一系列民俗活动、文化活动,我们习惯把它称为“石湖串月”。本地及周边市、镇等大批群众纷纷至上方山祈福,舞龙舞狮、打连厢、打船拳、唱宣卷等传统民俗活动不断,成为构成“石湖串月”的一部分。
通过开展各类民俗活动展演,与相关非遗传承人交流互动,把石湖地区山水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保护结合起来,探讨赏月文化及地方与赏月相关非遗文化的保护,深化“游石湖习俗”文化传承,使非遗文化、石湖文化相关研究成为丰富苏式生活体验重要内容,不断探索新的发展空间,从而拓宽“石湖串月”品牌覆盖面,使这项非遗项目更好为市民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