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 当前位置: 非遗项目 > 游石湖习俗
游石湖习俗
SZ-008-Ⅹ-056-01
民俗
市级
第八批(2024年6月公布)
“游石湖”习俗在苏州民间广为流传、世代相袭,成为吴地民俗。宋淳熙十六年,知县赵彦贞重修行春桥,迄今至少已有八百年历史,苏州人在八月十八那天跑到石湖边上看串月大概始于元代,至明朝初年已经约定俗成,“白天游石湖,晚上看串月”,由此,推算出“游石湖”习俗形成,大概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苏州中秋节,旧习俗逐渐被简化为吃月饼、赏月了,而中秋夜“石湖看串月”的民间习俗却不可替代地成为苏州中秋的标志。清代诗人沈朝初有诗云:苏州好,串月有长桥。诗里的长桥便是看串月的最佳地点,指的是石湖东面越来桥右边的一座叫行春桥的九环洞桥。为了看这一年仅此一次的胜景,每到中秋,不仅苏州城里城外,大小船只一租而空,甚至还有人远从无锡、常熟等地赶来,只为一睹串月奇观。“夜半潮声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河亭”,苏州中秋前后的两三天,诗中的意境将变成真实的写照。石湖祭月大典:在斋月宫时还有烧斗香的。斗香由线香编制而成,形状像座宝塔,斗面上有纸扎的月宫,十分精致好看。在中间放上香,家家买后在明亮的月光下,在院子里焚烧。这就是苏州人中秋祭月必有的节目——烧斗香。烧完斗香之后,全家人把供品分着吃了,然后大人就坐着聊天,小孩子追逐玩耍。
在苏州石湖有一座九环洞桥,名叫行春桥,洞与洞相连,倒映水中,相当美妙。每逢农历八月十七子夜,皓月当空之时,9个环洞各映月影一轮于湖水之中,形成“九月一串”之奇观,令人赏心悦目。清代诗人蔡云《吴歈》诗云:“行春桥畔画桡仃,十里秋光红蓼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湖亭。”另一位清代诗人沈朝初《忆江南》词云:“苏州好,串月看长桥。桥畔重重湖面阔,月光片片桂轮高。此夜爱吹箫。”从这些诗词中可以看出当日盛况,“凡游吴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者无异”(范成大《重修行春桥记略》)。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02195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