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茆地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土地肥沃,历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农耕稻作文化腹地,每年春、夏季节经常会发生毒蛇(主要蝮蛇)咬伤事件,如不及时抢救,必死无疑。医治毒蛇咬伤《千金要方》中已有中草药处方治疗的记载,宋《大平圣惠方》医籍中也有不少内服、外敷的蛇药处方,民间也有不少流传的秘方和方法。白茆历史上出过许多著名的民间蛇医,清末比较著名的的民间蛇医世家“陈氏蛇医”就出在白茆科泾村,凡是被毒蛇咬伤的人都要赶去科泾村找“陆氏蛇医”救治。1939年底,由于科泾村蒲潭浜木排圩四面环水,中共抗日指挥部在那时特别设立了江抗后方医院,野战部队的部分伤员在此治疗,江抗副司令员杨浩庐也在此疗养过。当时“陆氏蛇医”传承人陆洪绶带着20岁的儿子陆文龙用祖传秘方和蛇药积极为伤员们医治。
白茆“陆氏蛇医”的蛇伤救治方法,传承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白茆卫生院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救治蛇伤患者,到现在为止已累计救治中、重型蝮蛇咬伤患者10000多例。“白茆蛇伤救治”已成为我国长三角地区的著名医疗品牌。
我国毒蛇种类繁多,分布面广,生态特性、毒性都有不同的特点,目前 ,我国尚未形成统一 、规范的蛇伤诊疗标准 ,总体死亡率和致残率仍偏高。白茆蛇伤救治专门根据长三角水稻地区毒蛇的特性进行科学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方法,终于研究出不结扎、不低置患肢、不切开伤口排毒,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方法,获得了显著的疗效,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病程。同时,针对抗蝮蛇毒血清过敏反应严重以及后期易发血清病的特点,研究了一套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延用至今,显著提高了蝮蛇咬伤的救治成功率。为长三角地区的蛇伤创出了一整套科学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