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 当前位置: 非遗项目 > 吴门承淡安针灸
吴门承淡安针灸
SZ-008-Ⅸ-029
传统医药
市级
第八批(2024年6月公布)
承淡安是我国著名的针灸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是“中国针灸澄江学派”创始人、中国近现代针灸学科奠基人。承淡安先生作为苏州民国时期针灸三杰之首,在苏州开设针灸诊所,开办苏州中医针灸学校,创办中国针灸研究社等,以针灸临床、教育为本,其弟子追随承师学术风范、学术路径,继往开来。承淡安针灸由苏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苏州的传承则以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为主,重视准确取穴,改进毫针的规格和材质,针灸药并用,形成了传承至今的承氏针灸术。
1.承淡安针灸作为澄江针灸学派在苏州地区的主要传承流派,具有以临床疗效为起点的学术范式。 2.以学术提高为导向的学术目标,整理和提高针灸学术、阐明针灸学理,成为澄江承淡安和传人始终不渝的追求。 3.对针灸器具进行改进:①首先是改进和研制针灸器具,规范针灸器具的规格。②其次是创制“念盈药条”。这种灸条成本低廉,效用颇佳,减轻病者经济负担,深受患者欢迎,亦丰富和充实了针灸治疗的内容。 4.临床诊疗中,重视准确取穴,强调针刺手法应用,提倡针灸药并用,形成了承氏针灸术的活态传承。5.承淡安针灸著作体系丰富,既有承担安先生留存的大量针灸著作,又有新时期对承淡安针灸研究的大量文献。
承淡安先生给我们确立的“科学观点之针法”,“艾灸治效之研究”,“明知经络学说有真谛”,“针之长短大小与应用”,以及“中医学术之研究,舍病床观察作根据外,不能进行”等中医针灸研究之范式,为现代针灸理论体系的构建、新中国针灸教育模式的确立以及针灸临床与实验研究,作出开拓性的贡献。承淡安针灸作为澄江针灸学派在苏州地区的主要传承流派,传承脉络清晰:第一代传承人:邱茂良、承为奋等;第二代传承人:丁怀仁、江一平、杨兆民等;第三代传承人:欧阳八四、高洁、车建丽、周湘明、孙红等;第四代传承人:蒋亚文、杨海洲、胡天燕、张国栋、吉玲玲、杨熳、吴元建、白学武、杨晓辉等。另外,褚红、王家颍、姚文娟、曾瑞、陆顺庠、周有峰、纽飞峰、唐容达、刘莹、吴思琪、王超宇、储雷雷、薛冰、王明明、舒红霞等亦为“承淡安针灸”苏州地区传人。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02195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