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地区历史悠久,土地肥沃,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据澄湖遗址和甪直张陵山出土文物考证,甪直地区早在5500年前就有先民居住,江南稻作农耕文化开始在此孕育。甪直古镇,旧称甫里,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晚唐时期,诗人陆龟蒙隐居甫里并以地名“甫里”为号,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甫里”从此闻名遐迩。自古以来,农耕时期的水乡地区家家户户盛行饲养鸭子等家禽,陆龟蒙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他隐居甫里后,购买田地数亩,筑屋三十楹,一边从事耕种,一边进行文学和农学研究,还喜欢养鸭交友,不但常与好友们玩“斗鸭”的游戏,至今甪直镇保圣寺院内仍保留有他当年留下的“斗鸭池”遗迹,还常以鸭子做家常菜招待客人。“甫里鸭”相传就是陆龟蒙家设宴款待皮日休等文友的特色菜肴,至此衍生了以鸭子为主料,以甫里为名称的特色菜肴。
千百年来,甪直古镇及周边地区家家户户盛行烹制“甫里鸭”“甫里鸭羹”。 1983年拍摄的电影《小小得月楼》里,苏州得月楼厨师烹制了“甫里鸭羹”,从此,越来越多的人才认识了这道源于甪直的传统菜。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苏州得月楼入驻供餐,其中“甫里鸭羹”深受消费者欢迎,使甪直的传统美食走向世界。2016年,甫里鸭和甫里鸭羹载入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甪直镇志》。此外,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甪直镇志》(第236页)、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絮说吴地“时新”》(第115页)、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吴中食话》(第196页)、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苏州经典美食传说》(第77页)等,对甫里鸭作了记录。
甫里鸭选取的原料为苏州地产“娄门鸭”、鸽(麻雀)、鸽蛋、猪肉、金华火腿;辅料有盐、黄酒、食用油、姜、葱。娄门鸭甪直当地称“梅鸭”,饲养时间1.5年以上,以公鸭为宜,重约2.5-3斤。经过宰剖治净后,进行复杂的食材预制,将鸽蛋烧熟去壳,把生猪五花肉切碎再剁成肉酱,将内置鸽蛋的肉圆放入鸽子腹中,再将塞有肉圆的鸽子从鸭子后腹开口处套入鸭腹内,还要准备火腿肉、姜、葱等辅料。然后是独特的烹饪技艺,历经过油、焐烧等工艺。在文火烧至1小时左右时加盐调味至成熟。成品甫里鸭“鸭中套鸽,鸽中含肉,肉内包蛋”;汤色玉白,汤汁清醇;鸭香浓郁,酥而不烂,肥而不腻;鸭形完整,食材丰富,风味独特。
文化底蕴深厚。这道特色菜肴相传创始于晚唐时期著名文学家陆龟蒙的家宴。陆龟蒙常与前来唱和的文友交流文学创作,玩耍“斗鸭”游戏,至今不仅留存了相关诗文,甪直镇保圣寺院内还留有当年留下的“斗鸭池”遗迹。甫里鸭就是经文人挚友口口相传,成为甫里(今甪直)地区家常特色菜肴,并代代相传至今。2.地域特色鲜明。陆龟蒙隐居甫里,并以地名“甫里”为号,在甫里购得田地数亩,筑屋三十楹,一边从事耕种,一边养鸭斗鸭。陆龟蒙与甫里早已融为一体,休戚相关,陆龟蒙家宴款待皮日休等文友的特色菜肴“甫里鸭”“自然烙上了甫里(今甪直)的地域特色。3.烹饪技艺独特。从选料、宰剖、治净、预制,再到烹饪,工序繁多,技艺独特,传承的不仅是菜品,其实还有丰富的文化,所以至今甫里鸭还保留着汤色玉白,汤汁清醇,鸭香浓郁,酥而不烂,肥而不腻的独特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