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是一门制作金银器具、饰品的传统工艺。我国金银器制作工艺起源于商周,到东汉时期,掐丝、累丝、炸珠、焊接、镶嵌等精细工艺大体完备,经唐至清1000多年的发展,已形式十分完善的金银细工技艺。苏州恒孚银楼从事传统金银饰品工艺已有200余年历史。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银楼之一。据《苏州史志》记载,恒孚银楼始创于清嘉庆年间。民国六年(1917)就向当时的总商会申请了恒孚商标——上字地球图形的商标。70年代,并入苏州工艺美术厂。直到1982年,在人民路接驾桥畔建造恒孚银楼,恢复“恒孚”这一百年字号,开始前店后坊的生产经营。现在的恒孚银楼被商务部授予 “中华老字号”、苏州市人民政府授于“苏州知名字号”。苏州恒孚银楼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主要包括绘图、雕塑、拼装、焊接、绘錾、砑光、镶嵌、装配等10多道工艺流程,在制作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弹、錾、雕、镂、披、镶嵌、砑光、烧兰、镀金等制作技法,传统了古代金银器的制作技艺的雕錾技法、镶嵌方法和焊接的方式。以下三种技法最具代表性:
(一)恒孚金银细工技艺继承了古代的熔金技法。盛金银的器具是用耐火泥制作的坩锅,浇铸金银条块是用铁制的油槽,以前是用油灯,用铜管嘴吹的方法,使其温度最高能达到1500度左右。直到民国时期有了脚踩风机,沿用至今。在熔炼过程中,掌握火候全凭工匠师傅用肉眼观看,凭经验掌握,适时添加硼砂调节熔炼氧化的程度。熔炼必须做到炼匀炼透,要保证金银材料制成片和拉成细丝后,不得出现砂眼、跷皮、断裂和起泡等缺陷,这种熔炼技艺全靠工匠师傅代代相传。
(二)恒孚金银细工技艺继承了古代的錾花技艺,并创出了特色。錾花技术精美绝伦。独特的雕錾工具结合高超的技法才能雕錾出精美绝伦的纹饰,工匠师傅一般是用左手四个指头捏錾子,右手握小锤,左右手巧妙配合,同时要求錾子、锤子在力度、速度和角度诸方面都必须配合得恰到好处。左手操作錾子的指法颇为讲究:摆、悬、捻、推、挖、披、戗、铺等多种技法综合运用。右手操作小锤则讲究:敲、点、打、斩等,并讲究节奏均匀,轻重有序等等。錾出的纹饰有“清花”、“阳花”、“沙地”、“阴花”以及“平面花”和“半立体花”等各种类型。
(三)恒孚金银细工技艺在表面光亮处理方面完全继承了古代的传统技法。在表面光亮处理上有一套独特、严密、精细的操作方法。在经过烧兰、镀金等工序以后进入砑光工序。一般用玛瑙砑子或合金钢砑子,进行砑光处理。砑子必须是表面光滑光亮无细痕。先将砑子在金香砂纸上磨亮,再在特细的旧砂纸上进行精磨,然后才能投入使用。对一件产品的砑光,先粗砑再细砑,使金银摆件的表面光亮度极佳,无一丝一纹的细痕,可以照见人脸,其艺术效果正如古代铜镜一样。
苏州恒孚银楼继承和发扬了古代江南金银制品特色,风格上又揉合了北派技艺,造型上富有时代气息。加上金银原料熔炼技艺超群,熔练加工时,严把“药金”关,凡不同成色的金饰,一律进行药金,直到提净为止,“药金”后还有一道“烚赤”工序。对外来的首饰一定要先熔炼提纯后再加上一道“烚”,这是一般金店所没有的,即将其打成金箔(6—7丝),后上覆盐泥再盖金箔再覆盐泥,然后用炭火烘烤三天三夜,经这道“烚”后色泽偏赤,金光灿灿使人喜爱,但在分量上要损耗百分之一。因此,恒孚饰品款式新颖有特色,成色十足,使百姓偏爱,有“家有恒孚金,睡觉也安稳”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