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 当前位置: 非遗项目 > 吴歌(甪直山歌)
吴歌(甪直山歌)
SZ-7-Ⅰ-0014-03
民间文学
市级
第七批
  吴歌(甪直山歌),苏州市一批吴歌扩展项目,苏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
 
​​​​​​​  甪直山歌,它很早就在甪直地区广泛流传,是用吴侬软语吟唱的民间歌谣,它属苏州吴歌的范畴,历史悠久、口口相传、代代相袭。它和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甪直连厢和甪直宣卷同样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甪直山歌是甪直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日积月累传唱下来的宝贵财富。山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事篇山歌 
是农民在生产劳作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山歌,也称为田歌。通过山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消除身体疲劳。这些曲调铿锵有力,节奏性强,充满激情。如《四季山歌》:
春季里来暖洋洋,百花兴旺花月香,男女老少一齐上,梨扒水车春耕忙。
夏季里来黄梅到,大麦小麦齐登场,翻土车水种秧忙,耥稻拔草勿能忘。
秋季里来稻头黄,家家户户收种忙,起早摸黑舞镰刀,金黄稻谷满仓到。
冬季里来西风响,三麦下田过雪霜,大船小船积肥忙,丰收山歌永放光。
又如《耥稻山歌》:
东南风吹来浪头高,太湖里鲫鱼要吃嫩蒿草,耘稻要唱耘稻歌,
雪白大胖泥里拖,早怕露水中怕热,晚怕蚊子早点歇。
二、明理篇山歌 
通过山歌让人明白事理,唤醒良知。如《山歌勿唱要忘记肚》
山歌勿唱要忘记肚,道路勿走要荒草多,
白米饭勿吃要肚皮饿,不识字人好像痴呆徒。
三、生活篇山歌 
反映旧社会农民生活的状况,生活的疾苦和对现实的不满。如《中秋山歌》
旧代秋天阴雨长,南瓜叶上滴笃响,家里缺少二三样,穷人面前遭灾殃。
铁锅得牢没有粮,夫妻二人讲张响。小人饥饿唤爹娘,麦种当顿眼前亮。
灶膛无柴总归僵,牛草代柴烧一样。人不饿死就吉祥,度过困难再商量。
四、恋情篇山歌 
旧社会青年男女通过山歌来表达爱意、互抒感情和对爱情的渴望。分思情、爱情、薄情等情节,情节生动,构思巧妙,极具感染力。如《姐想郎山歌》:
东南风吹得浪头高,下风头阿姐拔稗草,心理想郎混淘淘,稗草勿拔拔青苗。
  又如《翘龙扁担山歌》:
一条扁担二头翘,扁担底下小人跑。十八岁么肩上挑,挑牢翘龙真骄傲。
身上打扮蛮趣俏,上白衬衫裤当小。腰里绸带束一条,细白凉帽头上罩,
路过旁人都称好。日思晚想老婆讨,过了今朝望明朝,不知那日讨着好家小。
五、风光篇山歌 
抒发出老百姓对家乡水乡风貌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如《莲花墩山歌》
鱼米之乡甪直镇,古代历史一千五百春,镇里寺庵叫保圣。
东大桥外有只莲花墩,四面驳岸筑得紧腾腾。河上造只六角莲花墩,
六只戗角挂响铃,风吹响铃叮当响,六只响铃六样音,古代劳动人民结晶晶。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02195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