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古法铜器制作技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1964年江苏陆合程桥东周墓出土的“臧孙”编钟九枚,以及苏州相门城墙博物馆现藏春秋战国苏作编钟一枚,两者都是苏作青铜器实物的证明。明万历年间名匠胡四、徐守素技艺精绝,其铸造的铜炉被称为绝技。至同治、光绪年间,苏州顾湘舟精研督工铸做的铜器,工艺达到很高水准,俗称“苏州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以批量生产铜印、书镇、虎符等小件,后按来样订货,加工制作洗、簋、尊、觥、壶、觚、卣、鼎、彝等中型古器。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有:青铜编钟、铜香炉、祭孔礼器、铜鼓制作、苏作铜锣、梵钟、古法铸剑以及城市雕塑铸造等形式,并在国内造成深远影响。
保护单位先后与中科院合作研制的迎接新世纪《中华和钟》,国家领导人亲自题字并敲响;成功研制《大型低音铜鼓群》《世界第一大铜锣》《唐钟唐鼓》;古法重铸的“干将莫邪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