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学习《非遗法》专家座谈会召开
zhanglan      本站原创      2011-06-24

  6月23日下午,苏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管理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学习《非遗法》专家座谈会,邀请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的张澄国、周秦、单存德等8位专家结合苏州非遗保护情况,畅谈贯彻落实《非遗法》。


  市民保办龚平主任首先介绍了近阶段为贯彻落实《非遗法》的有关工作安排。
  出席座谈会的专家们结合苏州非遗保护的实际情况,畅谈《非遗法》出台将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并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思路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张澄国:《非遗法》的出台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创造的尊重。10年来,苏州在非遗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实在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接下来,应该从苏州实际情况出发,对非遗资源进行整体性评估,按轻重缓急对项目进行分门别类的保护。像苏州的“三朵花”之一的苏剧,两位传承人已过世,还在世的一位也已90高龄,苏剧即将着传承人的老去已面临濒危,现阶段对它的保护已刻不容缓了。
  周秦:今年是申遗昆曲10周年,10年来,为了传承与发展这门古老艺术,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2003年举办了第一届昆曲国际论坛,此后每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昆曲发展献计献策,撰写相关论文,集合成册,编印“昆曲论坛”,至今已坚持出版7册。对昆曲这样的文化遗产,我认为最难的是保留,而传承与发展都应该立足于“保”, 因此,昆曲保护工作的重点应该在于保住这门遗产的整体性与真实性。
  单存德:《非遗法》以法律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规范了很多问题,也解决了很多问题,实施的意义重大。有法可依了,但这并不是工作的结束,我认为下面的工作有两个重点:一是要突出宣传,能够使这个法为更多的人、为社会更好地理解,这个非常重要。二是要加强实施力量,加强像政策性扶持、队伍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总之,把配套和实施细则工作做得更好一点。
  马汉民:非遗保护是一个历史使命,能参与其中可以说是一种幸福。《非遗法》是对过去工作实践经验的很好的总结,它的颁布对于像我这样多年来从事这项事业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件期待已久而又大喜过望的事情。苏州的非遗保护意识较强,基层的同志做了很多工作。我认为,《非遗法》实施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建设,以保证这部法的有效实施。
  蔡利明:《非遗法》的实施使非遗保护工作有了法律支撑,对于推动非遗保护意义重大,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非遗保护工作的要求更高了,特别是在苏州,因为苏州着丰富的非遗资源,一方面这是历史赋予的财富,另一方面也是历史赋予的责任。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传承保护好这份遗产。接下来,我们要尽快使《非遗法》进入可操作层面,贯彻好、执行好该法,实施对苏州非遗资源的有效保护。同时,加强监督机制,杜绝非遗资源的滥用。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3059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