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精心制作近一年之久的仿清乾隆年间的金砖,前几天在相城区陆慕御窑成功出炉。被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御窑金砖第六代传人金瑾介绍说,这块金砖是为9月4日开幕的世博苏州馆相城周而烧制的。
据了解,9月4日至10日的世博苏州馆相城周上,御窑金砖、元和缂丝、陆慕泥盆三大旧时“皇室贡品”,以及苏派砖雕、渭塘珍珠、水乡草编、阳澄渔歌等民间文艺“相城十绝”,都将精彩亮相。
御窑金砖为古代皇帝所御用,每块金砖都是精选阳澄湖畔的纯黏土,都要经过选泥、练泥、制坯、阴干、烧制、窨水、打磨等37道工艺,因“敲之有金玉之声”而得名“金砖”。作为御窑金砖的第六代传人,金瑾介绍说,家里至今保留着清朝乾隆年间留下的古砖,由于是当时被遗留下来的“次砖”没有进贡,加上年代久远破损比较严重,不能代表御用金砖的最高水平,所以这次为了参展世博会,陆慕御窑去年底就开始根据祖传的古老工艺流程还原复制了清朝金砖。
这块参展世博会的仿古金砖70厘米见方,表面呈深褐色,整体光洁典雅、古色古香,“敲之有声,断之无孔”,达到了以前皇家御用的标准。仔细看砖的侧面,写着“乾隆二年成造细料二尺二寸金砖,江南苏州府知府黄鹤鸣署知事丁士英管造,甲二窑户金汉晋明”等有关年号、尺寸、督造官、窑户等字样。
与御窑金砖一起列为旧时“皇室贡品”的元和缂丝、陆慕泥盆,同样为世博备好了厚礼。元和缂丝传人王建江制作的清朝年间的皇帝龙袍和中平澄泥堂制作的澄泥玉带秋水盆、清水荷花双盖方盆、士隐对盖和合盆的蟋蟀盆,都将一一亮相世博,让游客面对面欣赏古代“束之高堂”难得一见的“皇室三大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