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苏州桃坞中心小学校出了一本校本教材《桃缘》,教材内容是关于苏州的桃花坞木刻年画的。 《桃缘》设计了26课,有木刻年画的历史介绍,制作工艺和作品欣赏,还有手工习题。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说,经过这么久的坚持,现在终于能说,桃花坞 木刻年画这个传统工艺在学校里“复苏”了,而在平江区,有更多的传统文化,通过走进校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进化。
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平江区并不是新鲜事。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区域内的一部分小学校,像大儒中心小学、城东中心小学、桃坞中心小学等学校就与昆曲、民乐、木刻年画结了缘,而且经过多年的坚持,这些传统文化基本上就成了校园特色的一部分。但这毕竟是学校在单枪匹马地搞,彼此独立,缺少声势,难成气候,而且在行进的过程中,学校就不断遭遇着师资、经费等方面的压力,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一些学校甚至感到困惑,难以坚持而有所动摇。而从2006年开始,区域开始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让很多学校的传统文化氛围越来越浓,校园文化更加有声有色。最明显的有两点,一是原来就搞传统文化的,一下子被激发了新活力,不仅规模做得大,而且还做得精,做得深了,而原来不搞的,现在也搞了,校园文化更为多彩。
平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包维明说,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仅培养传承传统文化的接班人、推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缓解学校普及传统文化过程中师资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这三个方面的需求,成就了当初的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平江区成立了未成年人传统文化传承指导中心,并由区文明办和区文体教育局的负责人担任领导,希望借助党政机关和政府部门的力量,打造一个高效的新平台。
一直以来,平江区区域内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物态的教育资源,有各色博物馆近10处,拥有历史街区4处,控保建筑58处,大小园墅82处,同时还分布着很多与传统紧密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像上面提到的省苏昆剧院、市评弹团、平江书画院、民乐厂等,这些单位有着众多传统艺术方面的专家,师资十分丰富,而区域内的一些文明企业,像市政公司、龙凤金店等也热衷于文化传统的普及和传承,并愿意为此出资。经整合,全区8个学校、11个文化单位、9家文明企业很快结成了普及传统文化的共同体。这样不仅为传统文化进校园寻求到了社会化的教育资源,同时还争取到了社会化的资金援助。包维明说,这一活动开创不久,11家文化单位的专家、学者纷纷进校授课、开讲座,还组织了一台高水平的文艺节目送到每一所学校,而8所学校争取到了9家文明企业的鼎力相助,获得了11余万元的资金援助。这笔费用可是派了大用场,聘请名师上课,学生走出校门参观,添置相应的设备,购买材料……这样那样的经费基本上都得到了保障,学校不必再为此伤脑筋。
新闻链接
小茶花民乐团
设在城东中心小学,前身是学校民乐班。小茶花民乐团宗旨是让城东中心小学的学生小学毕业时学会一样民族乐器的简单演奏,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努力学习,并逐步在民乐引进课堂的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豪感,推动素质教育。目前,学校开设了二胡、扬琴、琵琶、古筝、笛子五个培训班,定期进行民乐合奏训练。
小桂花民族乐器制作传习所
设在城东中心小学,目前拥有成员25人。开办了小桂花民族乐器制作传习所,通过了解民族乐器知识,制作简单乐器,来传承、弘扬民族乐器传统文化,巩固学校民乐特色。学校每学期都要带学生参观苏州市民族乐器一厂,学生还跟着工人叔叔学习做乐器。
“小蜜蜂”苏剧团
设在东中市实验小学。学校在2006年与苏昆剧团联合开设了 “小蜜蜂”苏剧团,由苏昆剧团的艺术家亲自到学校来挑选小演员,并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进行教学和训练。通过学习苏剧的念白和唱腔,学习戏曲的身段和一招一式,小演员已经能够初步掌握苏剧的一些特点,并可以进行简单的表演。
小蜜蜂传统服饰文化培训班
设在东中市实验小学。学校联合苏州剧装戏剧厂开设了培训班,结合"小蜜蜂"苏剧团,在训练学生演唱苏剧的同时进行传统服饰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传统服饰的特点和传统服饰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苏州剧装戏剧厂还为该剧团添置了很多戏曲服装,用于教学和演出。
小牛牛苏绣传习所
设在善耕实验小学,成立于2006年,前身为校刺绣培训班(1996年成立)。学校与苏州刺绣研究所有限公司联合开办苏绣传习所,聘请著名苏绣技师为艺术指导。苏绣传习所学生以三至五年级为主,在两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苏绣班学员们的针法技艺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小牛牛苏派盆景培训班
设在善耕实验小学。学校与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联合成立苏派盆景培训班,聘请苏州园林局专家任艺术指导,利用课余时间,对学校的30多名盆景班学员进行了指导。培训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还来到虎丘风景区的万景山庄、拙政园,实地感受到苏派盆景的无穷魅力和博大精深。
小兰花昆剧团
(苏州“龙凤缘小兰花”昆剧团)设在大儒菉葭中心小学,目前成员30人,其前身是大儒“行知艺术团小昆班”。九十年代,传统戏曲艺术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大儒中心小学以“弘扬地方戏曲,民族戏曲”,建成“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的名小学”为目标,让学生学习古老的昆曲艺术。起先在戏曲博物馆开展兴趣活动,1998正式成立“大儒行知戏曲艺术团”——“红领巾昆曲研究所”(小昆班),优先发展地方戏种,以期取得经验和成果再带动其他戏曲艺术班的成长。十多年来,昆剧团取得辉煌成绩,《游园》《威武小子》《馨兰颂》等剧组先后参加了中国首届昆曲节、中国六艺节苏州分会虎丘曲会、南京省少代会节目献演。
银杏娃评弹艺术学院
设在平江实验学校。现有成员80名,分为弹词组和评话组,每周固定活动一次,以聘请评弹专家指点和本校音乐教师训练辅导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训练。评弹艺术学院在训练内容安排上采用新评弹演唱方式表演 《枫桥夜泊》《苏州好风光》《岳云打虎》等曲目,并且辅以多媒体展示,还自编自创了德育童谣《银杏娃娃》,别有风味。
银杏娃书画学院
设在平江实验学校。书画院分设书法、国画两个班,平江书画院书画家每周定期来校悉心指导。其间,很多老艺术家也亲临学校,现场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书画学院的同学还走出学校,拜访了苏州市书画艺术名家亲聆教诲,感受风范。 2008年学校将书画院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结集成《银杏娃书画集》。
银杏娃园林艺术学院
设在平江实验学校。为促进学生对园林艺术的了解,增进学生对园林实物的认识、接触,学院开展了以园林艺术欣赏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走进苏州各大园林进行参观、赏析。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了园林艺术以及其应用。
小皮皮喜剧表演队
设在敬文实验小学。目前有12名队员。学校将苏州市滑稽剧团请进学校,向全校师生展示滑稽剧精品剧目《一二三起步走》。还聘请了滑稽剧团的专业老师来校辅导,使喜剧表演队学生的表演水平更上一层楼。
小虎娃民间手工艺制作培训班
设在苏锦实验小学。目前开设剪纸、面塑、棕编3个培训班,70余名学生。 两年来,先后共有100多名学生参加并学习了传统手工艺制作。学校与苏州市民间艺术交流中心共建合作,聘请民间艺人每周五下午定期来校传授技艺,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古老文化以及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并更好地将民间手工艺这一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传承下去。
小桃娃桃花坞木刻年画传习所
设在桃坞中心小学。木刻传习所聘请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为顾问,每周三下午定期辅导学生创作木刻作品。目前,传习所文化活动正逐步向全校性过渡,并对社区活动产生辐射作用,真正发挥出了传习所继承、普及、弘扬桃花坞木刻年画艺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