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江苏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2025年支持项目签约仪式在江苏省文化馆顺利举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二级调研员叶青,江苏省文化馆党总支书记、馆长、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赵彦国出席仪式并讲话。2025年支持项目所涉市的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项目保护单位负责人、代表性传承人、学术专员以及执行团队人员约3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仪式由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范萍主持。
江苏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2025年支持项目共涉及5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是古琴艺术(虞山琴派)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晞、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施跃文、扬州玉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毅进、扬州玉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薛春梅,以及泗州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洪湘。这也是自2015年文化和旅游部启动该项工作以来,我省开展的第十一批记录项目。

叶青在讲话中强调,做好记录工作需从以下方面着力:一要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深入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及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对记录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二要精心组建团队,特别要发挥好项目负责人的统筹协调作用;三要做好传承人的思想沟通,加强政策宣传,争取传承人的理解与积极配合;四要强化过程跟踪与落实,结合实际提前规划,加强全流程管理。

赵彦国以“全”“长”“足”“严”四字概括了记录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并结合历年工作经验,提出三点要求:强化协同配合、提前谋划布局、严格参照标准。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作为项目实施单位,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与各方携手合作,扎实推进,共同把记录工作2025年支持项目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仪式上,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与中标执行团队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向2025年支持项目的学术专员颁发了聘书。随后举行的交流座谈环节,各方人员围绕非遗项目概况、传承人基本情况、地方社会习俗与文化背景等内容进行了详尽沟通,为后续田野调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根据整体工作部署,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将组织执行团队首先针对即将拍摄的传承人和非遗项目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深入进行田野调查,并在多方共同参与下做好工作方案设计,随后有序推进正式拍摄和采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