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夯实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基础、完善非遗名录体系建设,根据《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定与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2024年6月,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八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苏州赏石加工技艺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唐宋时期,至明清时达到鼎盛。苏州赏石艺术深受“吴门画派”和园林美学的影响,以太湖石为代表的“皱、漏、瘦、透”之态成为文人寄情山水的载体。
苏州太湖石-栖霞峰(苏州砖雕博物馆)
赏石作品(苏州大石金生艺术馆)
苏州文人赏石强调“天然去雕饰”,以巧思弥补自然之不足。选石注重形态奇崛、质地温润,加工时仅作局部修整,如钻孔以增空灵、打磨以显肌理,力求保留石头的原始气韵。底座设计尤为考究,多采用苏作红木工艺,线条简洁流畅,与石形相映成趣。此外,匠人常依石势题刻诗文或钤印,使物理形态与人文精神浑然一体。苏州园林中的“石景”与书房案头的“文石”,共同构建了“城市山林”的理想境界。
大型赏石作品(云林山房(苏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该项目的市级非遗保护单位分别是苏州砖雕博物馆、苏州大石金生艺术馆、云林山房(苏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苏州大石金生艺术馆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塘小外滩六号楼一楼,使用面积1049平方米。该馆致力于传统赏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展示了馆长近50年收藏包括中国四大名石、化石、矿石以及各代传承人的底座作品和独创木雕作品总数超过2000件,免费对外开放。
云林山房(苏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以文人雅石、文房清供、苏作工艺为核心,融合古典美学与现代设计,打造具有江南文人意趣的艺术品与生活雅器。
苏州砖雕博物馆成立于2010年,作为民办博物馆,自成立以来致力于苏州文人赏石制作技艺的研究与开发,每年投入一定资金用于传统石材太湖石、灵璧石、英石、昆石的采购以及底座红木材料的采购并且逐年增加。
图文来源:苏州砖雕博物馆、苏州大石金生艺术馆、云林山房(苏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