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韶华易逝 技艺永传”——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影片展播月活动圆满落幕
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      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      2025-07-29

近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韶华易逝 技艺永传”——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影片展播月活动圆满落幕。本次活动作为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宣传展示活动的八大省级重点活动之一,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平台,集中展播了12部国家级非物质文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以下简称“记录工作”)综述片,吸引了线上线下超过83万人次观看,生动展现了江苏省十年来记录工作的丰硕成果与传承人的卓越风采。一段段鲜活的记忆,一项项精湛的技艺,在光影中汇聚成守护中华文脉的动人篇章。

光影铭记匠心,十年耕耘结硕果

记录保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记录工作运用现代化影音技术,系统、全面、真实地记录传承人对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及其所掌握的精湛技艺,不仅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重要实践。

自2015年文化和旅游部全面启动记录工作,这项工作已经开展了十个年头。记录工作者们深入到传承人的身边,用镜头忠实记录了传承人所承载的知识经验、实践技能与传承教学方法,构建起一份份详实完整的文化档案。

十二部佳作亮相,线上线下引热潮

我们要不遗余力地记录,也要多维度呈现。本次展播月活动,是江苏省十年来记录工作成果的又一次集中检阅与精彩呈现。精选的12部“国家级优秀项目”综述片,不仅生动展现了传承人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更深度解析了他们所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让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匠心坚守。展播活动贯穿于6月和7月,以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火热开展。

▲江苏教育频道

电视展播:江苏教育频道每周一至周五晚19:50准时呈现,把传承人的故事送入寻常千家万户。

▲江苏省文化馆小剧场

▲南京博物院艺术馆负一楼公共屏幕

▲扬州市文化馆

线下展映:南京博物院艺术馆负一楼公共屏幕、江苏省文化馆小剧场,以及全省13个设区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公共文化场所同步播放,成为市民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的文化空间。涌动的人潮里,总有一瞥目光是追随那流动的光影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与博物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

▲南京非遗学院

高校联动:正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所表达的,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春力量大有可为。本次展播得到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人文与博物馆学院、扬州大学、南京非遗学院等高校的积极响应,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年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 江苏非遗网

▲ 江苏公共文化云

▲苏州非遗办官网

线上覆盖:江苏非遗网,江苏公共文化云服务号,13个设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网、微信号、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同步播出,打破了时空界限,让传承的故事广泛传播。

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矩阵,成功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线上线下观看总人次突破83万,提高了广大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

韶华虽逝,技艺永传

本次展出的12部影片中,已有4部影片记录的传承人离开了我们。“韶华易逝 技艺永传”的主题,深刻诠释了本次活动的核心意义。传承人终有一天会老去,但通过记录工作,他们所承载的智慧、经验与炉火纯青的技艺,得以超越时空限制,永久保存并传承下去。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礼赞,更是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重要举措。

本次优秀影片展播月的成功举办,不仅让社会大众得以一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风采,深刻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也充分彰显了江苏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数字化记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它是对过去十年记录工作艰辛与荣耀的回望,更是面向未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薪火相传、再创辉煌的新起点。十年奋进路,砥砺再前行。光影记录下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代代传承人守护文化根脉的精神丰碑,激励着后来者在这条传承之路上坚定前行。

 

(编辑:江苏省非遗保护中心)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02195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