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让更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世界
佚名      www.ccdy.cn      2008-07-28

 

编者按:200861619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称《公约》)缔约国大会第二届会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法国巴黎召开,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制定的《公约》实施细则。这次会议对于我国正在全面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认真研究和理解《公约》,对于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极为重要。文化部外联局多年致力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织和指导工作,为我国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帮助读者特别是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从理论上提升对非遗申报工作的认识和正确掌握申报的方法,本报特邀请了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的有关同志,为大家进行《公约》的解读和非遗申报工作的指导,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为申报单位在掌握具体申报方法等方面提供帮助。

 

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于兴义在委员会第二届特别会议上

       721,《中国文化报·交流与传播周刊》记者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称《公约》)启动实施一事采访了文化部外联局分管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副局长于兴义。
    记者:61619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第二届会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法国巴黎召开,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制定的《公约》实施细则。您能谈谈对于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吗?

       
于兴义:这次会议内容很丰富,716《中国文化报》上已经刊登了一些相关的会议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就是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前者可以理解为更多地侧重于一种荣誉性的称号,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把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遗产上升为全人类的遗产;后者则更多地强调抢救、保护申报列入名录的项目。

        
这次会议也意味着,在世界级遗产大家庭中,又多了一名成员,这就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公约》框架下设立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称代表作名录),与著名的世界遗产名录相映成辉。进入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是全人类的遗产,以此彰显其在全世界的重要性,并要求我们给予积极有效地保护。

        
记者: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此前我们所知道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怎样的关系呢?

       
于兴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015月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下简称代表作)以来,历时6年,在全世界已宣布了3批共90项代表作,分布于69个国家。根据《公约》的规定,这些代表作项目将全部转入并更名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截至目前我国申报工作的主要成果。

      
于兴义:20051125,中国的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双双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三批代表作。同年1128日,在文化部举行了隆重的代表作证书颁发仪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亲自颁发证书。中国20015月昆曲艺术被宣布为第一批代表作,成为全世界仅有的19个拥有代表作的国家之一,在2003年又一次成功申报,使中国的代表作数量居于世界前列,从此中国拥有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与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等4项代表作,一跃而成为代表作数量最多的国家,荣居世界第一的地位。

       
我国连续3次成功申报代表作,是世界上保持申报代表作无一失败记录的少数的国家之一。中国近几年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透过申报代表作展现了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取得的成绩。我国的申报工作在全世界引起了积极反响,引起各国的关注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官员的好评,在国际层面有力、有效、生动地宣传弘扬了中国璀璨悠久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祖国和人民争得了极大荣誉。在另一方面,我们的申报工作亦推动了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

        
记者:下一阶段文化部将如何组织申报工作呢?

       
于兴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国家软实力的展现。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飞速发展,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成功申报代表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化部外联局作为参与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重要部门,将于近期部署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具体工作,希望大家关注相关信息,与我们及时进行沟通和联系。我们将在过去成功申报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国争光,为国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做好服务工作。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3059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