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于兴义在委员会第二届特别会议上
记者:
于兴义:这次会议内容很丰富,
这次会议也意味着,在世界级遗产大家庭中,又多了一名成员,这就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公约》框架下设立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称代表作名录),与著名的“世界遗产名录”相映成辉。进入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是全人类的遗产,以此彰显其在全世界的重要性,并要求我们给予积极有效地保护。
记者:“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此前我们所知道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怎样的关系呢?
于兴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2001年5月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下简称代表作)以来,历时6年,在全世界已宣布了3批共90项代表作,分布于69个国家。根据《公约》的规定,这些代表作项目将全部转入并更名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截至目前我国申报工作的主要成果。
于兴义:
我国连续3次成功申报代表作,是世界上保持申报代表作无一失败记录的少数的国家之一。中国近几年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透过申报代表作展现了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取得的成绩。我国的申报工作在全世界引起了积极反响,引起各国的关注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官员的好评,在国际层面有力、有效、生动地宣传弘扬了中国璀璨悠久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祖国和人民争得了极大荣誉。在另一方面,我们的申报工作亦推动了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
记者:下一阶段文化部将如何组织申报工作呢?
于兴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国家软实力的展现。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飞速发展,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成功申报代表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化部外联局作为参与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重要部门,将于近期部署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具体工作,希望大家关注相关信息,与我们及时进行沟通和联系。我们将在过去成功申报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国争光,为国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做好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