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到6月,苏州吴江市的10个镇及所属的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十镇联动”,同时还将举行“十镇联映”百村千场电影放映活动。通过吴江市文化馆的具体组织,每个镇都将自己最精彩的群众文艺节目送到这个老百姓自己演、自己欣赏的活动中。这样的联动已经持续了5届。与往届不同的是,今年活动最大的特色就是1/3以上的节目都是根据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出来的。正因其浓郁的地域性、民族性,受到各镇百姓的欢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节目有昆曲、舞龙、莲厢、吴歌、评弹、水乡服饰等,都是进入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吴江的芦墟山歌是国家级保护名录项目吴歌的重要支脉,山歌手杨文英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的代表性传承人,在舞台上,她不仅自己唱芦墟山歌,还带了学徒和几个老山歌手表演了长篇叙事山歌《五姑娘》的片段,当年,新发现的叙事山歌《五姑娘》被誉为“填补汉族无长歌空白”的巨作。
在4月27日举行的开幕式上,一辆流动舞台车引起围观。这是吴江市文化部门投入50多万元购置的文化大篷车,组合起来是一辆厢式卡车,展开来就是一个60多平方米的舞台,车上灯光、音像齐备,而且整个搭台过程只要10多分钟。文化大篷车能将文化活动送到所有公路的地方。2008年的“欢乐吴江行”大篷车送戏活动,将免费提供演出舞台与工作人员,各镇(区)提供优秀节目,送戏进村,十镇(区)联动通过镇、区、村三级齐动,总计送戏60多场,演出节目800多个,观众近31万人次。
(摘自《中国文化报》2008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