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做好2018年度苏州市对口帮扶铜仁文化工作,助推铜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品牌打造,10月18日-21日,苏州市非遗办组织了4位评委以及缂丝织造技艺、制扇技艺、苏绣、红木雕刻、剪(刻)纸、苏式卤汁豆腐制作技艺、叶受和苏式糕点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等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单位或技艺传人,赴铜仁市对口交流并参加“2018年铜仁市文创大赛暨‘两赛一会’活动”。
此次对口交流中,苏州市非遗办还与铜仁文化部门和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就下一步扶持铜仁市非遗数据库建设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18日下午,苏绣省级传承人卢福英、藏书澄泥石刻省级传承人蔡金兴、宋锦织造技艺省级传承人沈惠和苏州红木雕刻市级传承人钟锦德等4名评委便投入到了紧张的评审工作中。
评审工作为期一天半,分别就铜仁市文化创意设计类、文化企业“双创”类和能工巧匠类的参赛作品各评审出金奖一名、银奖二名、铜奖三名,同时还评出优秀奖五名、纪念奖若干。苏州评委的专业、严谨、公正,保证了评审结果的公信力,受到主办方的高度赞誉。
参展的8个非遗项目是在双方具有一定共性或相同门类的非遗领域遴选而出,旨在推动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
苏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早在明代,苏绣便以“精细雅洁”而著称于世。清代,苏州被称为“绣市”。
苏绣拥有独特完整的绣法针法技艺体系,主要分为平绣、乱针绣、虚实乱针绣、双面绣、双面三异绣和发绣六种,针法有九大类四十多种。经历代苏绣艺人的不断探索发展,今天的苏绣已经达到了“无所不能绣”的艺术境界。
苏绣区级传承人府向红参加了此次活动。府向红,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江苏省苏派旗袍推广大使,曾负责2014年北京APEC会议领导人服饰上的所有刺绣工作。作品曾登上巴黎时装周等国际舞台,多次斩获国家级金奖。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被誉为“织中之圣”。2009年作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缂丝技艺采用“通经断纬”的特殊织造方法来表现各类纹样,织物具有双面图案一致的特点。缂丝工序繁复,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苏州目前为缂丝唯一产地,苏州缂丝制作精良、古朴典雅,并创制出双面异色缂丝、三异缂丝等巧夺天工的绝技。
祯彩堂参加了此次活动。祯彩堂成立于2001年,致力于古代缂丝藏品修复、缂丝作品创作和缂丝生活艺术品的研发等。旗下有50名缂丝师傅和配套团队。
制扇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苏州制扇技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品种繁多。产品可归纳为折扇、檀香扇和绢宫扇三大类,统称为“苏州雅扇”。技艺包括造型、装裱、雕刻、镶嵌、髹漆等工艺流程。
折扇,亦称怀袖雅物,以扇骨制作变化丰富和精工细致闻名,具有厚薄均匀、平正牢固、久用不裂等特点。
檀香扇,以檀香木制扇,通过“拉花”、“烫花”、“雕花”、“画花”等工艺巧妙细镂。
绢宫扇,以绫、罗、绢等材料为扇面,上绘山水、花鸟、人物等,也可题名人诗句。
苏州盛风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参加了此次活动。这是一家以“苏扇”传统手工技艺制作为基础,集“竹”文化礼品研发、策划、创作、定制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企业。
碧螺春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碧螺春为成品绿茶,位列中国十大名茶。茶树种植主要分布在苏州吴中区洞庭东、西山一带。
碧螺春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卷曲型茶加工技艺的杰出代表,秉承“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特殊的炒制工艺,使碧螺春茶具有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香气浓郁纯正的独特品质。
苏州东山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参加了此次活动。公司出品的“碧螺”品牌产品,曾获省名牌﹑省著名商标﹑绿色食品等荣誉称号,出口至26个国家。研制开发了桂花红茶、玫瑰红茶等20多个新茶品,丰富了茶叶品种。
叶受和苏式糕点制作技艺、苏式卤汁豆腐制作技艺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叶受和为中华老字号,创立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以生产苏式糕点为主,馅料采用精挑细选的原生态食材,素以“精细优质、清香爽口”驰名。
津津食品,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是苏州著名传统特产,具有卤汁丰富、软糯适中,兼有卤菜与蜜饯风味之特色。
叶受和食品、津津豆腐干食品同隶属于津津长发集团。集团公司秉持传承与发展并举,一面秉承传统制作工艺,一面不断开发创新,以精湛的苏式糕点工艺与西式产品的技术融合,发展成为品类齐全的综合性食品加工企业。
苏州红木雕刻
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自明清以来,苏州红木雕刻便以其独特的地域特征、艺术风格和精致的雕刻技艺而名闻全国,是“苏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形态优美、造型生动、层次分明、疏密匀称,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以“简、精、雅”见长。
钟锦德作为大赛评委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钟锦德,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专攻紫檀、红木雕刻、明式红木家具设计与制作。
剪(刻)纸
苏州剪刻纸技艺,是南方剪刻纸的典型代表,具有精细秀雅、玲珑剔透的地域特征,郭沫若曾为南方剪纸作评:“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
苏州剪(刻)纸区级传承人吴永林参加了此次活动。吴永林,出自传统苏灯、剪刻纸世家。作品多次获奖,大型剪刻纸《网师园全景图》被收录到2004《苏州年鉴》,作品《龙凤袍》捐赠给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中国文化中心收藏。
苏州传统手工艺产品的精致高雅给前来参观的铜仁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驻足在展台前仔细地观赏,并时不时向老师们请教,老师们也一一给予耐心地回答,场面十分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