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国际能源变革论坛联合开幕式今日在苏州开幕,苏州非遗项目亮相现场!
            2018-10-18

“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国际能源变革论坛联合开幕式,10月18日早上在苏州隆重开幕!

本次“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以“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为主题,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部长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等200余名中外代表参会,围绕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加强能源投资便利化、促进能源大宗商品贸易畅通、未来能源等议题展开讨论。

金秋十月,中外代表齐聚苏州,在这样的盛事下,正是展现苏州悠久历史文化的好机会。展会现场特意使用了苏州非遗元素加以布置,来自苏州的传统非遗项目——苏绣、苏扇、玉雕、核为全体参会代表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艺术展示。

苏绣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绣”之一。一直以来,苏州都是刺绣发展的兴盛之地,在清代有“绣市”的美称。苏绣精细雅洁的工艺展现了苏州人骨子里的细致与毅力,每一幅苏绣作品都美得让人惊叹。2006年,苏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苏扇是绢宫扇、折扇、檀香扇的总称。文气精雅的手工扇子,从选料到做工,每道工序都需做到极致。一开一合,方寸之间,苏扇所代表的文人雅趣就已铺面而来。近距离观赏这些作品,感叹方寸间的每一处细节,便越发沉浸在苏扇的艺术中不可自拔。制扇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苏州玉雕是古老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中国玉雕发源地之一。苏州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明、清时代--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有良玉虽集京城,工巧则推苏2008年,苏州玉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件名为《梦回水乡》的玉雕作品,和田玉体碧莹剔透,玉面丝线缠绕,通体上看是一个水桶,寓意水孕育了水乡江南,在细节处用亭台和小桥装饰,江南雅韵立马浮现出来,引得参会嘉宾的啧啧称赞。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苏州核雕吸收了石雕、玉雕、木雕、竹刻、微雕等艺术精华,在保持果核外形的前提下,无论浮雕、圆雕、透雕均以“精、细、奇、巧”取胜,呈现出独特的地方特征。精、细,体现在核雕作品工艺细微,点睛之处既细如针尖,又形象生动。2008年,核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嘉宾们远远地就被精致的核雕展品吸引了目光,驻足在展台前,忍不住拿起来细细观赏。他们向核雕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陆小琴询问着核雕的前世今生,对这项非遗项目产生出了浓厚的兴趣,并表示了高度的肯定。

嘉宾们认真倾听了陆小琴的讲解,对核雕的精致工艺表示了由衷的赞叹。陆小琴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也引来现场热烈的拍照和围观,她的雕刻巧思引发了观众的一阵惊叹,大家都对这位传承人表示由衷的钦佩。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园地中一朵鲜艳夺目的特有艺术品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被西方人誉为“东方古艺之花”。2006年,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每年出产的桃花坞木版年画达百万张以上。作为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流派,桃花坞木版年画曾吸引大量文人参与制作,并且有一个极其雅正的名字——“姑苏版”。

精美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引发了嘉宾们的兴趣,他们停留在展台前,专注地观看桃花坞木版年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乔兰蓉的演示,并认真倾听着讲解。

乔兰蓉说,桃花坞木版年画对于匠人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扎实的美术功底,对于雕刻的技术与印刷的手法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培养一个成熟的年画匠人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更久。听到这里,大家都对这位传承人肃然起敬。

参会嘉宾对桃花坞木版年画兴趣浓厚,忍不住亲自上阵体验一番,乔兰蓉老师握着他们的手耐心指点,怎样把控力度,如何涂抹到位。当一张象征吉祥如意的“福”字年画图案印制成功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浓厚的桃花坞木版年画,也引发了海外参会人员的好奇心。一把棕刷,一块墨版,一张红纸,在乔兰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不一会,一个大大的“福”字就出炉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外国友人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本次开幕式上所展示的非遗项目展现了非遗传承人精湛的艺术水平,更凸显出苏州独有的城市魅力和文化底蕴。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一定会在各方共同的努力下薪火相传、代代相承,发展的越来越好。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3059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