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2018·姑苏孔子文化节暨祭孔大典今日在苏州文庙成功举行!
            2018-09-28

2018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9周年。今天上午,祭孔大典在苏州文庙举行。

上午9时30分,主持人宣布吉时已到,祭祀仪式正式开始。

首先,文庙鸣大成钟。伴随着阵阵鼓点和悠扬的吹奏乐,主持人宣布向至圣先师敬献猪牛羊三牢,这是献祭的最高规格。

此后,祭祀代表依次敬献花篮、行鞠躬礼。

之后,来自苏州中高校的学生进行了恭读祝文、诵读经典、敬献佾舞等环节。

最后,典礼礼成,整个典礼大约持续了30分钟。经过了2500多年的历史沉淀,祭孔大典已经包含了太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关乎中国人对历史的态度,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与觉醒。

除了祭孔大典外,大成殿内,孩子们穿着传统服装,认真专注地用毛笔写下“仁、义、礼、智、信”,一笔一划尽显传统书法的魅力。

在活动现场还有非遗表演和展示,包括缂丝、核雕、苏绣、苏扇、丝绸、玉雕、草编等,精彩纷呈。

缂丝素以制作精良,浑朴高雅,艳中且秀著称。在丝织品中列为最高品第,是最早用作制造艺术欣赏品的丝织物。自宋元以来2006年,缂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2008年,核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苏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2006年,苏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苏扇是苏州折扇、檀香扇、绢宫扇的总称,历史悠久,是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最负盛名的是檀香扇、绢宫扇和折扇,统称为 “ 苏州雅扇 ”,均以制作精巧而闻名。制扇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苏州玉雕是古老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中国玉雕发源地之一。中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明、清时代--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有良玉虽集京城,工巧则推苏州。2008年,苏州玉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草编,是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2009年,草编被列入第四批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儒家文化对话会邀请国学专家、崇尚儒家文化的上市企业负责人和苏州儒学研究会会员共计百余人,围绕“儒家文化与产业发展、儒家文化与古城振兴”主题,共同探讨儒家文化在新时代对推动姑苏古城保护、产业升级、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积极作用。

钱文忠老师和吴念博董事长就儒家文化和姑苏文化保护发表了精彩的见解,引发了所有人的共鸣,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点头称赞。

一年一度的孔子文化节和祭孔大典不仅能让我们牢记儒家文化,还将非遗文化、国学文化融入当代教育,继承和发展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促进了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共融发展。希望未来我们能真正做到“见贤思齐,崇德尚善”。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3059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