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苏艺天工大师系列”钟锦德红木雕刻作品,优雅亮相苏州博物馆
            2018-09-05

今天由我办和苏州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苏艺天工大师系列”钟锦德红木雕刻艺术展在苏州博物馆忠王府楠木厅开幕,苏州市民将有机会看到各式精美的雕刻展品。

各位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签到之后,钟锦德红木雕刻艺术展正式开始!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马达先生率先发表了讲话。他感叹了钟锦德先生一路从默默无闻的匠人成为工艺大师的漫长历程,高度评价了钟先生的工艺艺术,并期望这次艺术展圆满成功。

之后,江苏省文联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姚志强先生发表了讲话。他表示钟锦德先生从艺以来遇到了诸多困难,都坚持不懈,一一克服,通过师从大师,不断学习,最终才达到了今天的高度。他专心从艺谦虚做人的态度值得赞叹。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肖剑波先生作为代表发表了讲话。他高度评价了钟锦德先生的工艺技艺和为人态度,对工艺美术的未来进行了乐观展望。

之后,苏州博物馆为钟锦德先生颁发了荣誉捐赠证书。

钟锦德先生上台发表了讲话。他首先感谢了出席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嘉宾,然后向大家介绍了红木雕刻的艺术魅力,最后回顾了自己在从艺路上受到的帮助和心路历程,获得了场内嘉宾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掌声。

最后,诸位嘉宾上台为艺术展开幕仪式剪彩,钟锦德红木雕刻艺术展顺利开幕!

钟锦德,1963年出生于苏州市吴中区,那里是明代官至工部侍郎人称“蒯鲁班”的蒯祥故居,素有“香山匠人”之称的雕刻之乡。钟锦德1980年师从苏州市香山民间雕刻家李兴根。入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入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系,师从著名雕塑家曾成钢教授和吴为山教授。

钟锦德专攻紫檀木,红木雕刻,明式红木家具设计与制作,直至今天已然三十八年。作品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承古创新,锲而不舍,在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中屡屡获奖。现担任苏州市吴中区政协委员,苏州市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教授,苏州市劳动技术学院传统工艺专业指导大师,他也是苏州红木雕刻技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红木雕刻艺术品,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采用名贵的红木材料制作,品种繁多,造型各异,集工艺和美术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这门手艺,传承的方式是以师带徒,学艺者十分刻苦,非十年八年难成气候。红木小件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红木雕刻艺术品的表现手法,有圆雕、半圆雕、浮雕、深透雕、镂雕、线雕、阴雕、薄意雕等十余种,也有多种艺术手法在一件作品上应用,追求简、约、细、腻、秀美的风格,作品构思巧妙,工艺精细,通常带有很高的文人艺术气氛。

在雕刻艺术中,红木雕刻是使用刀具最多的,任何一种刀具都有它的特殊用处,缺少一件也不行。

作品《圣洁》以传统的观音手执莲花为题材,以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隐去了观音之像, 左手轻托莲花,抬右手护莲,给人一种想象的艺术空间,并且以飘逸柔软的丝带作为支撑点,托 起佛手莲花,柔中带刚,更衬托了莲花纯洁高贵的品质,内心追求纯洁心灵之美的意境油然而生。

紫檀作品《丽人行》通过女性丽质,柔软的手拿雨伞的设计造型,利用紫檀雕刻的立体、圆雕技艺完成。纤纤细手,盈盈一握,轻提枫叶小伞,唤醒我们心灵深处的柔情。

紫檀作品《零点》应用尊贵的紫檀木材料,充分运用材质的硬度、韧性、色泽、纹理、油 性等特点,因材施艺的设计与制作。以紫檀雕刻圆雕技艺创作了充满强壮力量的手,把 AK-47 步枪枪管折弯的艺术设计造型语言,寄予希望新的一天来临之时,全世界没有战争和杀戮,人类与自然界的一切生命能安祥幸福和平地生活。

《时光隧道》这件雕刻作品,一端在地球这头,另一端在遥远的星球,我们不需要时间就可以到达,时间隧道将带我们到遥远的未来。作品利用了紫檀木质的细密和韧性的特点,应用了家具制作的榫卯结构技术,完成制作了这一个长度、宽度、高度和时间构成四维空间概念的造型设计和制作。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0日。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3059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