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姑苏区|“创意江南 风雅姑苏”非遗宣传周回顾
            2021-06-25



大运河姑苏段处于苏州大运河文化带的核心区域,是大运河苏州段最最精华的一段。深厚的运河文化,孕育了多彩的非遗。6月18日,姑苏区运河文化展示馆正式开馆,也拉开了姑苏区“创意江南 风雅姑苏”非遗宣传周活动的序幕。副区长单杰参加活动。



据悉,姑苏区非遗宣传周活动期间陆续举办了五大非遗系列活动,包括“姑苏繁华地 江南运河家”姑苏运河文化展示馆开馆、“百年老校牵手千年非遗”苏州船点制作技艺得月楼非遗大师工作室揭牌等。



姑苏运河文化展示馆开馆


6月18日,姑苏运河文化展示馆在山塘街玉涵堂正式开馆。该展馆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展示面积1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展馆以运河文化为纽带,将散落在运河两岸的“非遗明珠”串珠成链,再现了姑苏古今交融的运河文化景象。



姑苏区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0项、各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0人。目前,一楼展馆以“四季非遗文化”为脉络,集中展示了这些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



其中

《春》以古胥门元宵灯会、轧神仙庙会为主;

《夏》突出中堂的场景布置,以姑苏非遗项目苏州端午习俗为主;

《秋》突出石湖泛舟雅集、乐器场景布置,以民俗类非遗项目游石湖习俗为主;

《冬》以冬至、腊八等民俗类非遗项目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展馆的每个非遗项目都有二维码,观众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可详细地了解各项非遗项目的简介、传承人等信息。


而二楼展馆则是姑苏区非遗传承交流和互动体验空间。为进一步传承保护姑苏非遗,伴随着姑苏运河文化展示馆的开馆,“姑苏非遗传习堂”也正式揭牌。姑苏非遗传习堂首期课程由苏州灯彩国家级传承人汪筱文主讲。接下来,传习堂将于每月邀请非遗大师授课,面向非遗从业者、爱好者、未成年人开放。



据悉,姑苏运河文化展示馆将于近期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苏州船点制作技艺大师工作室揭牌


为让姑苏学子走近非遗、爱上非遗、传承非遗,姑苏区以非遗为媒,将千年姑苏文化和百年老校相融合,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当天,“百年名店传非遗  船点技艺进虎丘”——2021姑苏非遗进校园暨苏州船点制作技艺大师工作室揭牌仪式在观前街得月楼举办。



提起江南名点,得月楼苏式船点名扬海内外。苏州船点早在春秋典籍《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苏式船点工艺精细、造型别致、色彩鲜艳、形态逼真、味美可口,承载着深厚文化积淀,成为苏州传统点心的重要元素。




仪式上,来自虎丘实验小学校的10名学生向得月楼的苏帮菜非遗传承人吕杰民递上拜师贴,行礼鞠躬致敬。同时,苏州船点制作技艺得月楼非遗大师工作室揭牌并落户虎丘实验小学校。仪式后,吕杰民还现场教授学生制作老苏州喜爱的糕点,一边教,一边讲解苏式船点的发展历史和技艺传承,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当晚,玉涵堂内还举办了“创意江南 风雅姑苏”姑苏非遗宣传直播活动,苏州牙雕制作技艺、苏绣技艺、核雕技艺、剪刻纸技艺、仿古铜炉制作技艺、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来到现场,向网友们介绍非遗技艺,进一步扩大了姑苏非遗的影响力,该场直播活动已吸引超百万网友在线观看。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营造非遗保护浓厚社会氛围

姑苏区“创意江南 风雅姑苏”非遗宣传周

自开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6月21日姑苏区再度重磅推出苏州 金泽”中日非遗文化交流展、姑苏区“运河十景”文创作品成果展、刺绣大师沈寿逝世百年纪念等三大主题活动。


“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非遗是传统的,世代相传中流传至今,有着不可重复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非遗也是现代的,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融入现代生活,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姑苏区坚持融合创新,让非遗传承行稳致远,让古老技艺焕发青春光彩,与时代同行。



“苏州 金泽”中日非遗文化交流展

今年是金泽市与苏州市友城缔结4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周年,通过举办“苏州 金泽”中日非遗文化交流展活动,共同展现了两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推进文明互鉴、文化交流,共同开启非遗保护与传承、文化融合与互鉴的新篇章。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共同创造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一首《枫桥夜泊》更建立起了姑苏与日本的不解之缘。金泽因丰富的民俗手工艺而岁月流金;姑苏因文化底蕴深厚而享誉世界。




参加交流展的日本非遗文创产品,以金箔锻制、漆器制作及“和食(日料)”非遗项目为代表,衍生出酒器、餐具及花瓶、首饰盒等一系列日用文创产品。作为承办方的姑苏区美术馆正成为不同文明相交织、互学互鉴的“城市艺术会客厅”。





姑苏区“运河十景”文创作品成果展


大运河在姑苏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衍生了多彩的非遗。姑苏区以“艺由心生——我是运河守艺人”为主题,继开展非遗传承人大型运河实景采风活动后,以运河文化为纽带,让非遗造诣循着千年运河流水“以技为楫”,不断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百年百艺·薪火相传,姑苏区非遗匠人以红船精神为引领,以匠心诠释初心、以行动镌刻初心,用非遗窗口向大众普及承载民族记忆的非遗知识,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此次“运河十景”文创作品成果展共展出了包括:苏绣、发绣、牙雕 、仿古铜器制作技艺、核雕、剪(刻)纸、金属凿刻、金银细工、琥珀雕刻、竹雕、苏州红木家具制作技艺、桃花坞木版年画、太湖窑陶瓷制作等众多运河文创非遗作品。





刺绣大师沈寿逝世百年纪念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念中国著名刺绣大师沈寿先生逝世百年,姑苏区教体文旅委联合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苏州刺绣研究所举办“风雅姑苏——刺绣大师沈寿逝世百年纪念活动”。来自苏州、南通两地的国家级、省级刺绣传承人汇聚一堂,共同纪念沈寿先生百年冥诞。




本次活动包括沈寿及弟子刺绣精品展及刺绣技艺研讨会,不仅展出了初版的《雪宧绣谱》,还展出沈寿姐姐沈立、苏州刺绣研究所上世纪80年代复制的沈寿绣品以及沈寿亲传弟子金静芬及三传、四传弟子三十余件作品和一些文献资料,其中不少文献为首次展出。




在沈寿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研讨会中,来自苏州和南通两地的专家、学者和刺绣大师们缅怀沈寿先生的历史贡献,共同希望能将刺绣艺术发扬光大,培育新人,代代相传,为中国刺绣艺术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





是历史技艺,也是文化记忆

非遗始终是历史长河里的“明珠”

珍藏着共同的乡愁

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传承保护、守正创新

让流转千年的文明续写不朽的传奇

从“活化石”到“活文化”

岁月更迭、生生不息



清阴澄夏首、欢聚正当时。非遗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等着我们去探寻,看一看身边的非遗,其实我们都可以成为非遗的传承人和守护者。


图文来源:知行润德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3059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