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传承人李娥瑛于9月5日逝世,享年92岁。
2017年至2018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组完成了对李娥瑛老师的抢救性记录工作,谨以此片悼念李娥瑛老师。
李娥瑛为苏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生的心血都奉献在了刺绣事业上,为苏绣的发展与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回首她的一生,点点滴滴都能看见她对苏绣技艺的坚持。
李娥瑛是苏州木渎人,1926年出生。她少年时期就拿起刺绣针,1954年3月参加苏州市文联刺绣小组,1955年合作绣制第一幅双面《五彩牡丹》屏。她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苏州市劳动模范,还出版了刺绣书籍《苏绣技法》等。为苏绣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李娥瑛在刺绣创作中,掌握了丝光折射原理,不同的丝理表现会影响折射的效果和整幅作品的效果。采用传统技艺,专攻古画刺绣《宫乐图》《听琴图》,对经典古画进行艺术再创作,用深浅不一的各色丝线为作品“调色”,将古画的笔墨韵味发挥地淋漓尽致,在行业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对待每一幅刺绣作品,李娥瑛都保持了一丝不苟的精神,一幅较大规格的刺绣作品一般需要平均2至3年才能完成,而一幅像书法或较为简单题材的作品也需要两三个月才能完成。对刺绣精益求精的追求耗费了她极大的心血。
李娥瑛刺绣作品
李娥瑛不仅自己创作了众多优秀作品,她指导的学生也是屡屡获奖,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
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娥瑛长期从事刺绣指导、研究工作,为苏绣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她的指导下,学生汤慧琴将古画绣制针法技艺运用自如,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各色丝线“调色”到位,笔墨韵极佳,《听琴图》《宫乐图》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其中《宫乐图》还获得了苏州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同时获江苏省艺博杯工艺美术特别奖。
早在1997年,李娥瑛就将汇聚了自己和学生10多年心血的124幅苏绣精品捐献给苏州市人民政府,现在这些作品全部珍藏于苏州博物馆。
李娥瑛捐赠的刺绣作品
2014年,李娥瑛将反映自己一生创作历程和艺术成就的109件档案资料,包括刺绣作品46件、各类证书和奖牌17件、书籍9件、照片32件等,无偿捐献给苏州市档案馆,成为苏州第一位向国家综合档案馆捐赠档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李娥瑛捐赠的刺绣作品
李娥瑛捐赠的刺绣作品
对苏绣的探索和创新,李娥瑛从未停止过。她不断学习,潜心研究,画古绣,研究苏绣艺术的欣赏收藏,并认真记录下心得,“传世瑰宝、珍贵有加”,用市场对苏绣的审美眼光不断充实自己,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李娥瑛捐赠的刺绣作品
近年来,虽然年事已高,由于身体原因,她也减少了参加展示活动的次数,但仍努力地参加全国、省、市相关组织安排的有关活动。
2016年,李娥瑛以90高龄亲自参加我办举办的传承人评估培训。
李娥瑛对苏绣的态度,让我们真正看到了什么叫一生坚持一件事的匠心精神,与苏绣相伴的一生相信她是快乐的、充实的。从此之后,天堂多了一位刺绣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