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精妙绝伦 | 每一件冰冷的作品,都有来自他们手心的温度
            2018-05-15

苏州非遗源远流长,带你看时间的流向

古典婉约的苏州城,一脉相承了无数的传统文化,而今很多,都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下面的这些:

1、发绣

发绣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刺绣手法再现绘画笔墨意趣,又基于人的头发作为原料,结合各种针法的色调、肌理之美完成作品。

苏州发绣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周莹华

在姑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馆,周莹华给我们展示了精巧的发绣技艺。

从事发绣艺术以来,周莹华创作了《清明上河图》、《千手观音》、《姑苏繁华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多幅发绣艺术作品,先后获得了十多项国家级、省级的金、银奖。

发绣耗时耗力,即使是很小幅的作品,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6天,也需要花费足足半年的时间。周莹华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发绣,能够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2、苏派鸟笼

鸟笼分南北两派,南派鸟笼为方形,以苏州为代表。苏派鸟笼文雅秀气、精巧耐用,讲究一种文人气息,并追求高雅大气的美感。

苏派鸟笼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颜虎金

颜虎金年逾古稀,人称”南笼泰斗“,制作的鸟笼堪称一绝,年过半百的他对于苏派鸟笼仍保有极高的创作热情。颜虎金的鸟笼,常常能卖到十几万元一只,但依然一笼难求。

回纹笼、葫芦滕笼、万字回文笼、松鼠葡萄笼……这些精致如艺术品般的鸟笼,都是出自颜虎金之手,因笼身题名有“虎”字,因此人称“虎字笼”。

颜虎金守艺五十年,只为将苏派鸟笼的技艺传承下去,他先后到浙江、安徽的贫困山区带领徒弟们脱贫致富,帮助他们就地取材,掌握手艺,最终改变命运。

3、核雕

苏州核雕历史悠久,工艺精巧,以橄榄核桃为主要原材料,作品造型活泼,立体感强,集中反映了苏州工艺雕刻“精、细、雅”的神奇魅力。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殷毅军,师从祖父殷荣生(曾祖父殷根福系光福核雕创始人)学艺至今三十余年,不仅带来了他的核雕作品,还现场展示了制作核雕的工艺。

《核舟记》 殷毅军

4、制扇技艺

制扇技艺是苏州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雅致精巧、富有艺术特色而著称,包括折扇、檀香扇和绢宫扇三大类,统称为“苏州雅扇”。

制扇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王健

在王健扇艺工作室,王健向我们展示了他制作的扇子。

王健通晓苏扇扇骨、扇面、扇刻三项技艺,归纳总结苏扇制作过程中的百余道工序,并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特有的技术规范。

王健还逐步整理发掘失传的明清制扇技艺,先后恢复的有“明式乌骨泥金扇”系列、“明式泥金扇面”系列、“腰扇”及“老矾扇面”等。

5、缂丝

缂丝是一种传统的蚕丝纺织技术,在明清两代都是皇家御用品,“一寸缂丝一寸金”说的就是缂丝的珍贵。

缂丝手艺师傅

缂丝是中国丝织艺术中极为宝贵的传统品种,到目前为止还是靠纯手工完成。

作品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按照预先描绘图案,以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平纹织物,正反面如一,不同色彩之间互不相连,凭空背光观察可见点点空隙,有如以刀镂刻形成。

这些精妙手作乘着时间的船流向今朝,让我们近距离触摸到古人的智慧,这就是非遗的魅力所在。

立足于世界之林,由此打开了探访江南的窗口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3059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