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暴雪可以说让苏州人等了10年,苏州人的朋友圈长时间被暴雪霸占,可以说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什么样的题材都有。
就像昨晚的一场古琴音乐会之后,就有人发朋友圈,唯有古琴和下雪天最配,昨晚7:00在苏州昆剧院上演的裴金宝师生古琴音乐会,足以慰风雪!
裴金宝,古琴演奏家、斫琴家、修复专家。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中国琴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古琴学会副会长、吴门琴社创始人之一。
裴金宝先生是咱们苏州望亭人,自小喜爱昆曲、京剧、江南丝竹、乐器演奏,古琴师从吴兆基先生,尽得其传。于弹琴、修琴、斫琴(斫琴是指对中国民族乐器——古琴进行精工细作的一种工艺技术)、传琴,皆深有造诣。
弹琴于他是一种生活方式、修琴于他是一种技艺传承、斫琴于他是一种学问研究、传琴于他是一种守护责任。
精研斫琴三十多年,所斫仿古断纹蕉叶式古琴“望月”被苏州博物馆永久珍藏,2017年6—7月,由苏州博物馆、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主办,在苏州博物馆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苏艺天工大师系列----裴金宝古琴作品展”。2017年11月,湖南卫视大型公益文化纪录片《百心百匠》开播,第二期节目讲述了嘉宾李泉拜师裴金宝学习古琴斫制与修复的故事。
在音乐会现场,裴金宝先生这曲《忆故人》,传承于吴兆基,裴金宝精研此曲,造诣独深,一改幽居秋思的悲怆沉郁,赋予相忘江湖的侠气与意味,极尽轻重疾徐抑扬顿挫之妙,令人心向往之。而打谱曲《客窗夜话》,流传甚广,传是刘伯温怀今忆古之作,奏来别有感慨。一门风雅曲,先生领弦来。
这次,裴金宝先生偕弟子爱女,献演苏州昆剧院,弦歌操缦,雅韵齐奏,此外更邀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周秦、中国琴会副会长朱晞共演,昆曲与古琴同台,美美与共,交相辉映。
裴琴子:自小受父亲吴门古琴家裴金宝先生的熏陶,6岁随父学琴,8岁登台演奏,20岁开始教琴。长期以来注重于古琴艺术的传播与继承,教授学生数百人。2014年,与师弟一起创办了吴江鲈乡琴社,为更好的传承古琴艺术创造了条件。
昨日她带来一曲《白雪》,一曲《秋江夜泊》,琴声婉转,翩翩若仙,倾诉低吟,似白雪似秋江。
《琴苑要录》载:“唐贤所重,惟雷、张之琴,冠绝今古。雷琴重实声,温劲而雄;张琴坚清声,激越而润。”可见,吴、蜀两地古琴是时备受推崇,苏州张氏与四川雷氏齐名。与蜀地琴音不同,唐代琴家赵耶利赞吴地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据裴金宝先生徒弟梦月所说,今天的挂在现场条幅上所写吴声清婉四个大字乃裴金宝先生徒弟张常恭所书,而他在现场带来的一曲《渔歌》,从琴声仿佛可以听到江南落日前的晚钟。
两个小时的音乐会很快在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的古琴声中结束,大雪未停,古琴声似乎也未停,伴着风雪,送一送正在离场的夜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