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是什么样的老师,能让一年级的小朋友静静听课两个小时?
非遗办      非遗办      2017-12-07

一袭红裙,怀抱琵琶,甜甜的嗓音、软糯的吴语......这些表演得有模有样的小朋友们来自苏州市宝带实验小学,她们都是学校评弹社团的成员。昨天下午,孩子们迎来了一位新的老师:苏州著名评弹演员,袁小良。

袁小良的评弹艺术工作室,12月6号下午正式在宝带实小挂牌,同时,这也是苏州的第十个袁小良评弹艺术工作室。

“对于学校的选择,我很慎重。我需要考量学校是否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否有较好的文化传播氛围等因素,宝带实小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袁小良说。

作为一个工作繁忙的评弹演员,袁小良的确是少有的、愿意把大量精力投入在苏州传统文化传播上的人。他的书籍《吴袁吴故》和唱片《余音绕梁》,都是在用属于他自己的、轻松易懂的方式,让人走近苏州文化、爱上苏州文化。挂牌仪式中,他把自己的签名书籍和唱片,一并赠送给了宝带实小。

“其实这个评弹艺术工作室,是用评弹的方式和影响力,教孩子们学苏州话、学苏州文化。让他们有修养、重品德。”袁小良介绍说,课程的设置需要很用心,不能把传统评弹照搬到课堂,要思想、艺术、趣味融为一体。从苏州话到唐诗宋词再到弹词开篇,步步深入。一些有品德教育意义的故事或是苏州历史故事,都可以改编成段子,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工作室成立之后,会保证一周一到两次的上课量,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校园。

“从1994年办学开始,我们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就是‘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国际意识’。在这个特色的引领下,
学校的每个人都对艺术教育很重视。”苏州市宝带实小校长蔡巧英说。

“2010年,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吴中区评弹团和我们合力开设苏州话、评弹社团,坚持每周上课,我们所做的努力都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说说而已。现在,社团的孩子们已经在多项比赛中获奖,还在区少代会、区妇代会等活动中展示了自己。这次和袁小良老师合作,希望能把评弹艺术做得更深更远。”蔡校长说。

在七年的摸索中,苏州话、评弹社团已经成为了宝带实小的一项传统。一年级开始,就会选100名左右的孩子,进入苏州话社团进行苏州话辅导,等到两、三年级时,会在这些孩子中综合各方面条件,选择20到30人进入评弹班。梯队式的教育,让学习变得很有效率。

在传统文化艺术熏陶下成长的孩子们,能够静得下心来吸收传统文化养分。加上袁小良老师有趣的上课形式,即使台下坐着的都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也都能乖乖听讲近两个小时。

文化要“就”青年,袁小良的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迁就”。传统文化的传播不易,改变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不易。用迁就他们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虽然需要耗费很多精力,但在他看来,一切都很值得。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3059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