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这一天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赏灯团聚,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今年的元宵节对一些市民朋友来说过得有点儿与众不同。
他们与苏州非遗大师们面对面,与传统文化零距离,甚至亲手体验到了手工技艺的精妙。
跟着非遗去白相,跟着非遗闹元宵。
当非遗文化与传统节日相遇,必定会碰撞出别样的花火。
学昆曲
2月12日下午,在苏州市图书馆,一场名为《昆曲赏析》的讲座座无虚席,主讲人为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芳。
王老师从昆曲的沿革开始说起,为观众介绍了诸多昆曲的相关知识、曲目以及 “唱、念、做、打” 四功和 “手、眼、身、法、步” 五法,边讲解边演示,最后还表演了《牡丹亭 寻梦》中的一段昆曲。讲座过程中掌声不断,很多观众意犹未尽,更有甚者没有座位站着听完了整场讲座。
制年画
2月12日下午,苏州版画院(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工艺美术师乔兰蓉走进太湖园博园内苏州非遗馆,向孩子们介绍木刻年画的渊源和传统习俗,并且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印制年画。
一把棕刷,一块墨版,一张宣纸,孩子们充满好奇,却又小心翼翼。
乔老师握着他们的小手耐心指点,怎样把控力度,如何涂抹到位。当一张张印制成功的年画图案出炉时,孩子们成就感爆棚,兴奋无比。
传统手工艺术的传承,就是在这些孩子们的好奇与尝试中灵动起来。
扎灯彩
2月11日上午,苏州非遗馆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灯彩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汪筱文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扎灯彩”讲座。
讲座现场,汪老不仅为孩子与家长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灯彩的历史以及苏州灯彩的特殊之处,更是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扎钢丝、绘灯彩。
汪老娴熟的编扎手法、严谨的测量态度、精湛的绘画技艺,以及对孩子的慈祥与耐心,赢得了大家的称赞与尊敬。
赏古琴
2月11日晚,一场最具苏州味道的元宵盛宴——琴重虞山古琴音乐会在常熟上演。
常熟是中国古琴艺术重要流派——虞山琴派的诞生地,四百年来名家辈出,传承不息,被誉为“古音正宗”。
音乐会上,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虞山派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陈尉华,和苏州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的大提琴演奏家Dmitry Silvian为观众演奏了一曲《普庵咒》。古意盎然的中式琴弦与低沉抒情的西方乐器浪漫交融,让整首曲子有着沁人心脾的古典神韵。
中西和璧,恍然间不知弹者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