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禄斋苏式月饼制作技艺
区域:苏州市吴江市
类别:传统技艺
编号:SZ-06-Ⅷ-0027
生禄斋苏式月饼制作技艺,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生禄斋,位于苏州市吴江区东端的芦墟镇,由黄渭阳与徐生官创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 1771 年)。生禄斋制作的传统糕点享誉吴江及毗邻的江浙沪地区。该店制作的苏式月饼,更是以用料考究,制作精良而闻名。据《吴江文史资料》记载:乾隆皇帝第五次下江南时到过芦墟,吃了芦墟生禄斋制作的月饼后赞不绝口。自此,生禄斋月饼就成了进京的贡品。店中立有“关山桃枣、进京茶点”和“汾溪第一”两块金字招牌。到嘉庆 (1796~1820 年) 末年,徐生官夫妇相继谢世,其子又不肯继承父业。而黄渭阳已年老。他考虑再三,为保住家业,将当年筹集的资金及现在的家业以现金折价,分给徐生官的儿子一半,将“生禄斋”改名“黄生禄斋”,由其子孙独家经营。民国年间,店内有从业人员30人左右,店中立有“分溪第一”的青龙招牌,两边墙上挂着“盖闻黄生禄之创业也,家传六代,帝历八朝……”和“提选南货,进京茶点”等匾额。抗日战争时期,“黄生禄斋”在风雨飘摇中勉强维持着生计,到抗战胜利后稍有恢复。 1956 年,“黄生禄斋”与“协隆”、“懋福和”合并改名为公私合营芦墟糖烟酒商店,后改为国营。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黄生禄斋”隶属于芦墟国营商业公司,尚产销各种传统月饼。现在,芦墟生禄斋传统糕点主要分布在吴江分湖流域,并辐射毗邻的江浙沪一带。
生禄斋月饼为苏式月饼,外皮呈多层松酥片状,吃口香甜,油而不腻。其规格分大、中、小三种,有四种口味:百果、玫瑰、椒盐、豆沙。材料成分大致为:面粉、水、猪油、饴糖、馅料(胡桃肉、蜜枣、松子、瓜子肉、桂圆肉、红绿瓜、芝麻、糖桔皮、赤豆沙、玫瑰、桂花)。制作流程分为:制作油酥→做皮子→大包酥→小包酥→掐馅料→包馅→敲章→烘制→出炉→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