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项目 > 市级名录
滚灯 扩展
区域:苏州市常熟市      类别:传统舞蹈      编号:SZ-06-III-0043
  滚灯(支塘滚灯) ,苏州市二批滚灯扩展项目,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
  ​​​​​​​常熟支塘滚灯,流行于常昆太交界处,尤以窑镇、直塘为盛。相传支塘滚灯为明抗倭英雄戚继光所创。当时戚继光驻防东南沿海,戚家军在支塘地区不仅组织乡勇练兵,还传给他们独门练功绝技滚灯。从此,滚灯在常昆太交界处盛行,每年的正二月农闲时节,民间常有庙会、灯会、夜会等活动,观者如云,常常堵塞通道。组织者就请“滚灯”来开道,既有艺术观赏性,又能解决人流阻塞的实际问题。
  支塘滚灯的娱乐性很强,主要动作有白鹤下蛋(将硕大的滚灯置于地上,四到六名拳师排成一队,弯腰用手撑在滚动的滚灯上,依次跳过,状如白鹤下蛋。)、上盘头(运作全身力气,并借以巧劲,单手将100多斤的滚灯绕头作圆圈般舞动)、缠腰五花(左右手交换着将滚灯在腰间舞动)、梅花桩(几个拳师排成规则的队形,侧身,一手支地,双脚也斜支在地面上;另一手,将滚灯舞动盘旋后,扔给附近的拳师。附近的拳师,用单手接住,也将滚灯舞动盘旋后,扔    给附近的拳师。如是循环,只见滚灯在空中飞舞,而拳师如梅花桩般纹丝不动)、鲤鱼卷水草、蜘蛛放丝等。
  2009年,支塘镇文化站通过调研走访,成功恢复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及艺术魅力的支塘滚灯舞,并将它搬上舞台,受到欢迎和好评。
  滚灯表演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古朴风格,注重技术,少有舞台化表演的痕迹,较大程度上保留着原生态的表演方式。它反映了当年民间的生活情趣,记载了吴地的民间习俗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经过几百年的实践与加工,滚灯的动作与造型不断丰富、更加精巧,是力量与技巧的统一,是刚健与柔韧的统一,兼有杂技和舞蹈的因素,表演时要求有相当技巧,动作优美,造型丰富,有较强艺术审美价值。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3059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