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项目 > 市级名录
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 扩展
区域:苏州市平江区      类别:传统技艺      编号:SZ-05-Ⅷ-0033-03
  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苏州市二批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扩展项目,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青铜器就中国来说,早在夏纪年时期就已经铸作铜器,到商代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所出青铜爵、青铜斝等,再西周大量出土高度复杂又精美绝伦的彝器著称于世。后春秋、战国、秦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精湛绝伦的青铜艺术珍宝。青铜器的主要种类大致分为:礼器、乐器、酒器、利器(兵刃)、宫廷陈设及日用器具等。
  这些宝贵的艺术珍品以前只有皇家诸侯等统治阶级所拥有,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些珍宝都存放于各地博物馆。对于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及收藏者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
  鉴于此,早在宋朝年间就有人仿制各种青铜器来满足各方收藏爱好者的需求,同时苏州的仿古铜器也开始出现,不过都是些收藏爱好者自己仿制的,不成气候,到明清晚期才形成一些小作坊。直到清末民初,以周梅谷先生开始才正式形成规模,在当时是很有名的。全国只有两家有代表性,其中山东潍坊有一家,不过他们做的仿古铜器不是整体铸造,是焊接而成,在做旧方面也不如苏州。而苏州做的仿古铜器是整体铸造,跟原件一样,其纹饰清晰、重量相当、形体逼真、以假乱真,历来就被收藏家视为珍品。
  於为平,男,1955年生于苏州。1973年进入苏州工艺美术厂,拜著名老艺人骆齐月先生为师,学习传统工艺仿古铜器制作,工种:制模、铸造及铸后精加工。1986年调入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沿承传统制铜工艺手法至今。做旧上色主要由夫人张建英(1973年同时进入苏州工艺美术厂参加工作,师从著名老艺人蒋圣宝先生,学习传统做旧上色专业工作至今。)
苏州的传统技法:主要是用当地稻田细泥和以陈烂稻草制作泥模和泥芯,再以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油居什八,蜡居什二”即牛油八成、蜂蜡二成,用此油蜡贴于泥芯上,然后“雕镂书文,物象丝发成就”。此法为“贴蜡法”、“拔蜡法”,也称为“苏州片”。再以稻草细泥加水调成稀泥浆涂于蜡模上,让其自然阴干直至通体发白为止。
失蜡又称“撤蜡”。将泥模倒置令浇口朝下放于木柴之上,周围放木柴、草包等进行烘焙4-6小时。进而熔炼浇注(铸铜)成器,铸件经清理后需用各种锉、刮、钻、錾、凿等工具进行表面修整。精细剔刻最后用矿石、中药材进行做旧上色,制就成品。
  於为平制作的仿古铜器《错金豆》(仿战国)、《太狮少狮》(仿明),均以上述方法进行制作。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3059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