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项目 > 市级名录
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 扩展
区域:苏州市相城区      类别:传统技艺      编号:SZ-05-Ⅷ-0033-01
  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苏州市二批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扩展项目,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阳澄湖镇原名湘城镇,位于东经120°,北纬31°,海拔2.3米,地处长江金三角腹地,东临阳澄湖边,水陆交通便捷,苏嘉杭高速擦边而过,沪宁高速紧邻镇边,绕城高速近在咫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吴越春秋时期,伍子胥曾在此相土尝水,阳澄湖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铜器制造工艺源远流长,源于夏商兴于盛唐,至明清以来,在民间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乾隆《苏州府志》记载:“郡中西城业铜作不下数千家,精粗巨细,日用之物无不具”。明朝宣德年间制造的各种铜炉自成一体,其中“大明宣德炉”能与夏商周三朝青铜器媲美,名震天下。万历中期,苏州工制的铜炉堪称绝技。
  铜器在清代作为重要的文玩,其种类繁多,上至皇宫御用器具,下至民间案头摆设一一涉及,其中铜香炉更是种类繁多,器型各异,历代名人辈出,如:胡四就是万历年间的仿古青铜器的名匠,其制造的铜炉被称为绝技,另外还有徐守素等也堪称仿古高手。至同治,光绪年间,苏州顾湘舟精研督工制做的仿古青铜器从形质、铭文、纹饰到厚薄、重量等都有实物或资料作依据,工艺达到很高水准。当时的苏州已是我国铜器制造的主要产区之一,俗称:“苏州造”。
  陈巧生,自幼随父学艺,青年时期就酷爱绘画、制图、设计、雕刻等技艺,三十岁时就已制作百炉模型并创办了陈氏古韵炉坊,至今已制作出数千种铜炉艺术作品,2008年10月28日,陈巧生的作品被评为举世闻名的吉祥三宝的其中之一作为国礼相赠,并被中央电视台等先后做过报道,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为苏州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同年,浙江普陀山大和尚为陈氏铜炉题词“至尊收藏,共生吉祥”。 “古有宣德炉,今有巧生炉”如今已成为藏界美谈。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3059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