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装裱技艺
区域:苏州市
类别:传统技艺
编号:SZ-02-Ⅷ-0011
苏州装裱技艺,苏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我国的书画装裱始于东汉初。但晋代以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背。至唐,宫内已有专职裱画匠。 宋徽宗时,建“翰林图画院”,装裱设提举官,颁装潢格式,装裱裁制,具有成式,史称“宣和装”。
苏裱,又称吴装,起源于宋元、兴盛于明。明宣德(1426-1435)以后,书画装裱修复重心渐渐转移到苏州。苏州装裱继承了米芾的优良传统,更见完善。明嘉靖万历(1522-1619)年间为苏州装裱的全盛时期,时称“吴装最善,他处无及”。“装潢能事,普天之下,独逊吴中”。当时,装裱匠中的国手有:孙凤、汤杰、强百川、庄希叔等。清乾嘉时,全国装潢竞重苏工。民国年间,常熟夏品山至上海师从石林坤处学习古旧字画修复,学成归苏开古玩店,设立修复古旧字画工场,招收的门徒连海泉、马秉辉、连海泉等,后来都成为修复字画高手。纪国钧则师从舅父浦老先生学习装裱,后来也在夏品山处修复古旧字画。
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曾聘请苏州著名装裱师纪国钧、连海泉、谢根宝、马炳辉赴京工作。他们回苏后,招收学徒,培养了一批裱画高手。“文革”后,苏州“古松轩”、“吴门画苑”皆并入苏州民间工艺厂,建立裱画车间,使苏州修复古旧字画、仿古装池高手集中在一起。曾先后为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天津艺术博物馆、杭州文物商店、长沙博物馆、南京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和苏州文物商店等修复古旧字画。同时,还装裱了大量书画出口海外。
“吴装”善于仿古装池。“仿古装池”,即装裱修复旧书画,除须具备新书画装裱的要素外,还须增加漂洗,揭画芯,补画芯,刮口子、上胶矾和全色,贴直条、隐补、接笔等工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苏裱”形成了“选料精良,配色素雅,装砑熨贴,裱工精佳” 的特征。
装裱与书画的高度结合,使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得以延续和扩展。新书画作品通过装裱,能张挂欣赏,使绘画艺术得到充分体现;破损的古旧字画通过修复,能恢复书画作品原貌,使传统书画艺术得到抢救和保护。历代破损或残缺不全的著名书画通过修复装裱还原,有利于收藏,并提高了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