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第二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项目 > 省级名录
绿茶制作技艺(苏州洞庭碧螺春制作技艺)
区域:苏州市吴中区      类别:传统技艺      编号:JS-02-Ⅷ-0048-01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碧螺春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苏州吴中区洞庭东、西山。碧螺春为成品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品种为太湖原种茶,茶果间作,炒制后色泽碧绿鲜嫩,叶形卷曲如螺,色、香、味别具一格。唐宋时已成为贡茶,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提及。明万历张源的《茶录》,对当时洞庭东、西山绿茶的采摘、炒制有较详记载,与当今碧螺春炒制工艺已基本一致。据《太湖备考》记载,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月,康熙南巡时,江苏巡抚宋荦以洞庭“吓煞人香”茶进献,康熙帝饮后大加赞赏,并赐名“碧螺春”。
碧螺春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卷曲型茶传统技艺的杰出代表,其品级与采制时间关系极大,有“明前”(清明前)、“雨前”(谷雨前)和“炒青”(谷雨后采摘,因气温高,茶叶生产快,茸毛少,体形粗大)之分。从采摘到成品前后共有六道工序,即“采摘、拣剔、高温杀青、揉捻整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其间的火候强弱是关键,往往上品嫩芽,因火功、炒制技术上的缺陷,便成下乘。碧螺春制作技艺秉承“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成茶品质: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充分体现了制作技艺的独到之处。特殊的炒制工艺,使碧螺春茶具有了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香气浓郁纯正的独特品质。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3059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