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第一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项目 > 省级名录
江南丝竹
区域:苏州市太仓市      类别:传统音乐      编号:JS-01-Ⅱ-0009-01
是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一带的器乐合奏形式。亦称“细八派”、“清音”,太仓农村亦称“十二细”,民间讹称为“十女婿”(吴方言“二”读作“尼”,近似“女”音)。民国时期亦称“国乐”。1949年后为区别于南方丝竹音乐,正式定名为“江南丝竹”。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流传于苏州所辖的各县、区,尤以太仓及下辖的各乡镇更为繁荣。明嘉隆年间,以张野塘为中坚人物组建了规模完整的丝竹乐队,万历末在吴中(苏州地区)形成了新的乐种弦索,即江南丝竹在苏州发展的前身。
是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主组成的器乐演奏形式。主要艺术特征为“小(小型灵活,长度较短)、轻(轻盈明快、令人振奋)、细(精致细腻)、雅(优美雅致)”。乐器分为丝弦、竹管和打击三大类,最少3件乐器箫、琵琶和二胡即可演奏。乐队编制三五人至十余人不等。传承方式以“口传心授”为主。江南丝竹在苏州地区,尤其是太仓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嵌挡让路,即兴发挥”等特点手法。江南丝竹的产生和延绵,对民族音乐史的研究,对戏曲和民俗等各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它也是音乐创作的宝贵素材,如聂耳的《金蛇狂舞》、刘天华的《变体新水令》等,都是以江南丝竹传统音乐素材而成。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3059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