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非遗项目 > 国家级名录
泥塑 扩展(苏州泥塑)
区域:苏州市      类别:传统美术      编号:GJ-02-Ⅶ-0346
       泥塑 扩展(苏州泥塑),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传统技艺类项目。中国四大泥塑之一。
​​​​​​​       苏州泥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神佛塑像,多为庙宇殿堂大型泥塑。另一类是苏捏,即泥塑小品,又有“捏像”和“耍货”两种,因所需泥土取自虎丘周边谓之“滋泥”的粘土,且清代苏州泥塑生产和销售多在虎丘山塘一带,故此类又统称为“虎丘泥人”。
       神佛塑像,一般取当地的山泥。工艺有钉骨架、配制泥、上泥、装金等。既融合了雕塑、绘画、装饰等艺术方法,又涉及光学、透视学、力学、建筑学、材料学等学科知识。完成一件作品大多要一至两年。
       泥塑小品,工艺有备料、捏头像、配做身子、捏手足、合身子、干燥、彩绘或配衣饰等。最大特点是写实性强,一般高约10—15公分左右。“捏相”,亦称塑真,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人物特点当场捏出,人物特点鲜明,惟妙惟肖。捏成后,可再配上由香樟等硬木制成的关节皆可活动的身子及相关服饰,作品活灵活现如同小真人,这一技艺亦称“落膝骱”。“耍货”,源于宋代婴戏泥人“摩睺罗”,除泥婴、泥美人和不倒翁外,还有戏文、泥神、泥佛、花果鱼虫等。其中,尤以戏文泥塑最具特色,主要取材于昆曲、京剧的折子戏。
       苏州泥塑以“图案丰富、高雅细腻”著称。具有“画塑结合”的艺术特点,作品绝少刀工斧痕,善于表现各种不同的质感。集民俗、宗教、雕塑、绘画、书法等于一身,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都很突出。
       目前,苏州泥塑特别是泥塑小品的制作、传承主要集中于大师工作室。

主管单位: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网
苏ICP备13059002号